过程是关键 结果是点缀
自出生,有意识,并且见过一次生死离别之后,知道了一个道理:生命终会有结束的那一天——一如部分人的玩笑话“活着,就是等死。”
既然努不努力地生活、拼不拼命地工作,最终结果都一样,化作一捧骨灰,扬向山川,为什么还有许多的人在清醒时选择坚强地活着,全力以赴地迎接任何风雨呢?
有人说是身边环境的压力,是攀比造成的。身边人在努力并且有好多过上了好日子,比如住进了宽敞、明亮、舒适的大房子,用上了最新版iPhone,开上了最新版的奥迪、奔驰或是宝马;又或是某方面技能得到提升,职位也有向上纵向得到调整。看到别人在努力,会感觉到自己躺平就显得“不合时宜”“不视时务”。
有人开始灌鸡汤了:过程是关键,结果是点缀。因为结果,只是一瞬间的胜、惨胜、败、大败的静态画面,而过程,则是无数日夜清醒状态下的对一个目的的疯狂打击的动态视频。结果是一张静图,过程是一大段视频,所以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到过程上面,享受奋斗的过程。在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姿态,确保一时头脑发热所作的决定(目的地)能够较快抵达。
我倒觉得,生活总是给人们希望像是“蚁后”,忙碌的生活和工作却又经常让人喘不过气像是“工蚁”和“兵蚁”,而忙忙碌碌一辈子眼看着胜利了的一天则像是“雄蚁”——交配后就会很快死亡。
为什么“明知道活着,就是等死”,为什么不能好好地活着,舒舒服服地等死呢?
有人说是为了两个字“价值”。要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还要让这价值代代相传。对此,我不敢狗同,我倒觉得,活着的动力里面,有一个也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虚荣心”。虚荣心,是向上的动力,是更直接、最显而易见、最容易让人接受的理由。
虚荣心,是上天赐予生物的一种公共属性,绝非某些特殊物种或同个物种中某个群体的专属,是任何生物天生神心。我觉得,虚荣心的负面评价“标签”应该被果断撕下,“虚荣心”与“荣誉感”应该平起平坐,平等得到人们的对待。不论结果是人们所说的一种荣誉,或是一种虚荣,对待过程人们不应该存有偏见。
好了,前面尽是铺垫,今天想说的其实是:
吃饱饭了,还会再饿,为什么人们还要定时吃饭?
大扫除了,地还会脏,为什么人们还要周期性地打扫?
不就是因为“生活就是一种状态周而复始的重复”吗?生活像极了一只拉磨的驴,拉一圈就是一天,再拉一圈又是一天,直到拉不动,迎来驴生的最后一圈。人呢,也有类似逃不过的命运,天天难过天天过,即使都是朝着同一个目的进发,也要各自使出绝招,全力展现自己的风采。
好了,刚说的仍是铺垫,今天想说的其实是:
为什么,一个学校教学楼的一个教工厕所里面的五个门锁全坏了,教师一年内报修了三四次,单位后勤没什么反应?无动于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