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二三事
我在的小县城只有那一家孤零零的新华书店,剩下的名曰书店,实际上不过是教辅店,它们的本质大为不同。新华书店我大概每个月都要逛一回,因为那是唯一有很多书的地方了。每次的书店都是阴沉沉的,只有几盏冷冷的白灯亮着,东西不坏,但是在那里面绝对捕捉不到灵感。今天一去,许是受疫情的影响,这书店似好久无人维护,架上的书凌乱不堪,倒着、躺着,空格的地方甚至就平着摆上一两本书,分类也是异常奇怪,旁边几个妇女大叔在聊着天,那是店员,人还不少。这样的实体书店真的还有活力吗?我想,我们心中的那份最宝贵的天地不应该是这样的,中国自己的文化产业不应该是这样的。
反观商业书店,举一家连锁的,它们与饮品文创结合发展,在里面我感到十分温馨舒适,尽管规定不准坐在地上读书,但谁都会为那样的读书氛围吸引,决定坐下来,地上大人小孩有许多,那里货架是绝对不会空的,甚至还有自己的小布局。另一家,是我上周去的,那里有大的落地窗,一家书店,有了阳光才有了生气,是一家小众书店,但是异常用心,每一本供翻阅的书都包好了书皮,每一本上都有一个小小的便利贴写着推荐语,收银台还有小黑板写着书籍榜单。我知道,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可能对于真正爱阅读本身的人没有很重要,我们可以只看书。但是,一座书店,它是一种文化气息的象征,我们希望它是充满生机的,满怀人文情怀的,希望这个地方可以让读书人找到一种情感寄托。我们沉浸其中,是沉浸于书香中,是沉浸于文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