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
今天看完了史铁生老师的《我与地坛》,感悟很多,以至于我现在稍微有点儿偏激,我现在觉得,是不是只有苦痛才能造就强大,是不是一个写作的人都遭遇了巨大的苦难才能留下名作,问题到这儿我便又想问,什么算是名作?
我看的书,少而杂乱,名家名作并不算多,看的网络小说更多,所以我写的这些仅仅是我在看完《我与地坛》以后的一时兴起的感悟。
我是曾想往写作方向上靠一靠的,可是一来现在的专业更靠近理工,二来见识短浅,以至于一本小说只写了一点儿就扔在那里,现在的我再想到底什么是写作?
高中的时候,看了无数小说的我妄想创作一篇属于我自己的小说,当然,不是那种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小说,而是一篇泯然众人的言情小说,一篇放到网上一定会无人问津的小说,而且我并没有写完它,好像是因为被人批评了就心灰意冷的放在那了。
史铁生老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启发,写作不应该与比赛、排名挂钩,而我当时开始写那本小说的时候是为了给一个杂志社投稿,想着拿稿费,想着以此去某一个平台获得一个不错的排名,所以我失败了,我不仅不写完,我现在再回头看便觉得,我写的是真的什么都不是。
再说史铁生老师这本书里收录每篇小记,栩栩如生,你甚至可以透过这些小记去看那个时代,去看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他们的故事在眼前展开,犹如一幕幕的电影,于是我意识到了,小说不能只是空中楼阁,它需要用现实打好地基,才能用幻想构筑它的本身。
我写小说的时候总是在想象,想象我笔下的主人公遇到一件事会怎么做,下一句会说什么,他住的地方长什么样,他又长什么样,他的人生又什么样?因为我贫乏的现实经历和并不宽泛的知识面,所以我笔下的主人公仿佛是从一个模子里了出来,像批量生产的伪劣产品。
偶尔我会偏激的想是不是我也应该经历一场从未经历的苦难才能写出流畅却又不失华丽的文字,现在我释然了,写作并不是捆缚在身上的枷锁,而是劳累之后的栖息之地,毫无疑问,我是热爱写作的,而高中的我只是一味的想要用写作构筑一个我自以为完美无缺的幻想世界,却忽略了一个重点,那就是“现实”。
可能写作需要天赋,但是经历,热爱,想象与知识缺一不可,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儿看法,写作是自由的,随心的,也是我不想放下的。